当前位置   首页 >> 建言献策
关于邢台市城市规划发展的几点建议
发布日期:2013-10-09

  近几年邢台市城乡建设步伐加快,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,加快了城乡统筹,实施了“一城五星”战略,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.5%。根据城镇化过程的一般规律,当城镇化水平在30%~70%时,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,我市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如何在加快城镇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发展的质量,使我市沿着积极、健康、稳妥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,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。提出以下建议:
  一、大力发展集群化产业园区,提高土地效益。
  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,产业集群将有效降低各种交易成本,园区产业链一旦形成,将源源不断地带来更多的企业、资金、人才和商机,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得到提升,从而刺激城市经济加速发展。
  邢台市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、位于生产价值链低端的环节,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,并呈现出产业结构单一、产业链短、生产方式粗放等特点。
  1、产业发展策略:一是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产业结构重组,升级改造,延长产业链,做精做细、做大做强,将其改造提升为先进制造业,提高邢台市经济发展水平。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,随着城市公路、铁路等骨干运输通道的建成,结合传统商贸流通基础和未来产业趋势,建设通达全国的现代物流中心,发展为以服务于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生产型服务业,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。
  2、具体做法:建设产业聚集区:改变“小、散、乱”的布局方式,在城区外围集中建设2-3个大型工业聚集区,采取“一区多园”的模式,形成规模优势,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提供载体。
  创新产业聚集区管理体制:制定产业聚集区利益分配机制,市县共建,利益共享,举全市之力集中打造大型聚集区。
  3、城市产业布局
  充分利用交通骨干串联各工业园区,化零为整。工业集聚带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与京广高速铁路沿线,依托交通骨干线带状发展;西部山区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区。
  二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创造良好发展环境
  1、立足服务和引导区域产业发展,构建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,紧密衔接国家和地区交通网络,重点加强与周边省市和各区县交通联系,提高农村公路网的密度和等级,加强与高速公路节点、城市铁路站点和各级交通换乘枢纽的联系,构建城乡均等化的客货运交通系统,以完善的交通系统支撑城镇空间的发展。
  2、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,给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,因此,城乡水资源保护应从被动保护变为主动控制,划分邢台区域水资源保护区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,进行严格控制。在产业布局上严格控制耗水量大、污染严重的企业,以避免对生态敏感区造成的破坏,重点保护各种饮用水资源,节约用水,构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、供水工程安全体系和水资源生态循环体系。
  3、构建完善的电力、燃气等能源工程设施。充足的电力供应是保证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前提,在发展本地电源点建设的同时,积极争取从外地区输入电能,构建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体系。目前市域各县燃气发展较慢,煤炭仍占有较大比例,消费结构不合理,影响居民生活质量,造成一定环境污染,今后应充分利用邢台市天然气输气管线,大力发展市域各县市区管道天然气网络,形成区域层面的具有灵活调度和充分可靠性的燃气网络。
  三、建设项目统筹考虑,创新管理模式
  对于跨区域的项目建设,应打破行政界限,统筹考虑。如河流的治理改造,河流上下游可能涉及多个城市,原来河流流量小,断面小,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,人们对城市环境景观要求不断提高,各地都在打造城市水系景观,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,由于资金投入难以统一协调,造成上下游河道不衔接,从长远看会造成很大的浪费。因此必须站在区域角度,建立统筹协调机制,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,按一定比例分摊建设资金。
  污水处理厂建设应保证将城市污水达标处理后排入河道,避免上游污水流入下游城市,造成环境污染,同时也给下游城市的环境治理增加负担,这也需政府部门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协调。
  四、利用资源、化害为利
 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,城市不断扩张,使工业区、商业区和居民区等不渗水的面积越来越大,而树木、农作物、草地、洼地等渗滞水面积逐步减小;硬质地面的增加,一方面增加了雨水径流量,遇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,造成交通中断、地下通道淹没、房屋和财产受破坏和损失,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另一方面使地区的入渗量减小,地下水补给量相应减少,枯水期河流流量也相应减小,加剧了邢台水资源的短缺。因此应强化下渗,蓄滞结合,减小城区地表径流,加大雨水渗透量,减轻城市排水压力。
 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对雨水渗透利用予以支持,如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“就地”滞洪蓄水,可因地制宜在楼前屋后修建渗井、渗沟、渗池等,积极倡导小区雨水“零排放”。在城市道路、广场、停车场、庭院推广使用透水性材料,加大雨水渗透量。鼓励建筑对雨水的利用,通过屋面雨水收集系统,将屋面雨水集中引入绿地、透水路面,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。在校园、工厂、住宅楼之间的空地部位,设置地上或地下多功能蓄水池,地下空隙是城市最大的储水调蓄库,强化入渗减少硬化,发挥“土壤水库”的调蓄功能。 通过以上措施一方面涵养了地下水源,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。

  网站申明:本站归邢台市科学技术协会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。
备案证号:冀ICP备2021021096号-1

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0210


您是本站第14860144位访客
技术支持:昊阳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[0319-3682000]